回首2009-2018的10年助学路,“瑞成图书室计划”成员一直在探索和创新多元的捐助方式,通过为孩子们营造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培养创造性和对外界的适应性;通过矢志不移地给予他们更多最真实的关怀,帮助他们培养自信和独立的人格。
忆往昔——与受助者进行心灵沟通,探索高效、直接的捐助方式
在实际帮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自己炽热的爱心、创新的智慧、充满热情的执着为出发点,积极开拓并丰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使他们成为乐观向上、内心温暖的人。
2009,21世纪10年过后,即便是在最贫困的西南、西北山区,孩子们也并不像许多多年前拍摄的照片那样的生存环境,反而是大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有了很好的更新。我们确定通过筛选赠送最新的课外书籍,设立校内的图书室,从而开启树立孩子们多元世界观的大门。由此,我们启动了“瑞成图书室计划”。
2010,继续在西部捐建“瑞成图书室”,我们除了对已捐助图书室的借阅情况进行有效跟踪外,摸索出在小学一、二年级和幼儿园中、大班,有针对性的对孩子们提供图文并茂的书籍,对培养他们以后良好的阅读习惯效果最好。
2011,我们开启了“瑞成温暖行动”。其中包含向山东沂蒙山区沂水县圈里乡岔河小学370名学生提供了崭新课桌椅的物资捐赠和促成在深圳务工的癌症晚期女工和其子女团聚等。
2012,我们针对“瑞成图书室计划”项目继续顺利实施,并落地增设了有针对性的考评监督单元,单元的职责是对我们已经捐助项目的使用率进行综合考量、评估、反馈,目的是要在捐助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和财力。
2013,我们尝试启动了“瑞成爱心助学”。帮助家境贫困的学生建立独立自信的人格,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倡导“助学至心灵”。
2014,“瑞成图书室计划”成员确定了“爱心大使”角色的加入,通过他们坚持每月跟孩子们至少一次的持续沟通互动,温暖受助者的心灵。
2015,第一次尝试推出“读书、旅行、逐梦”行动,我们带孩子们来到深圳,和他们在一起参观博物馆,走入大鹏所城,探索海洋世界,共同游戏…
2016,图书室计划成员尝试,通过关注社会热点获取特别事件,多种途径获取帮扶资源。寻找到远在甘肃患有尿毒症的雷彬同学家庭的求助资讯,我们迅速经过远程甄别、实地访查、评定资助方案、建立有效捐助计划,并派专员多次探访、持续追踪,最有效、切实地救助了雷彬。
2017,我们提出了“精准助学”,将当地情况比较了解的,且已捐助5年的郁南县宋桂镇作为试点,筛选出60个孩子作为“精准助学”的对象并做出了对应的帮扶措施。
多年助学经验告诉我们:不断探索最有价值的助学方式,不断更新时代感的图书,不断引导开拓受助者的性格和思维,不断鼓励他们培养自身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不断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独立的人格,需要与他们进行真诚的沟通和交流,温暖他们的心灵,从他们的真正需求出发,鼓励他们乐观向上、在逆境中感受生活美好的生活态度。
前行的2018——帮助孩子们培养自信人格,让他们拥有一个真正阳光、幸福的童年。
2018,我们继续践行,认为“行善的最高境界,是引人走上光明之路,并给人以尊严”。引路,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心地坦荡的大爱。而引路的目的,则是让受助者实现独立性。所以,我们一直在反思:什么是贫困地区学生和学校真正需要的?我们真正帮助到他们了吗?我们是否真正成为他们的引路人?
对去年精准扶贫的60位孩子,我们从老师、家长、孩子等多角度进行有效追踪、沟通,确保及时得到他们近况的反馈,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帮扶对策。在已有的阅读奖励机制体系和机制下,每次听着孩子们对借阅书籍的解读,看着他们仔细书写的读后感,让我们对自己的所做感到欣慰,进而坚定了我们践行帮助孩子们通过书籍打开智慧之门的初衷。今年我们还对借阅前十的孩子进行了创新奖励,以此来进一步鼓励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和时刻保持要探索的好奇心。